首页 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学校概况 
 章程与规章制度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及收费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风建设 
 学位与学科 
 对外合作与交流 
 重点领域 
 其他 
 

山东财经大学2017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7-02-28      浏览:

2017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元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本年度,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见成效,勇于担当、埋头苦干,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促进品牌和特色建设,为开创财经特色名校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历届全会、十九大精神。制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各类研讨班,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三到位”。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例行会议制度,成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报告会、座谈会、学术沙龙等的管理,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及其他渗透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探索构建辅导员工作室运作系统,形成“层级立项”辅导员工作室(工作项目)培育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新媒体建设,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活动,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引导的能力水平。

3.夯实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好“四个合格”目标要求,从严从实管党治党,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抓好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清单的制定、落实和考核工作;规范发展党员、党员评议、党费管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换届工作;优化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考核办法;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探索实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加大“党员活动园地”建设力度,加强党建活动场所等硬件建设,用好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全面提升从严治党整体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意识,认真履行“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把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情况作为监督执纪的重点,抓住“关键少数”,健全落实廉政谈话、问题约谈、述责述廉制度,全面压实主体责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好问责利器,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5.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修改完善《山东财经大学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推进传统文体项目进校园,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培育大学精神,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建立健全学校形象识别系统,面向校内外征集遴选校歌,精心制作山东财经大学宣传片,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新生入学、毕业生返校等节点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师生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6.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按照“凝心聚力”工程建设要求,坚持实施“暖心计划”,做好、做实燕山校区教职工食堂改造,圣井、明水校区教师休息室建设改造,燕山、舜耕校区教职工之家建设等民生项目,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教职工宿舍房产证办理工作,探索舜耕、燕山校区老旧教工宿舍改造路径,实现“暖心计划”实施形式、实施内容的创新发展,达到办实事、求实效、真暖心的良好效果;鼓励支持党外人士、老同志继续发挥优势和专长,全面做好统一战线和离退休工作,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学校建设发展;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落实反恐防范应急预案,加强“三防”建设;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和长效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师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矛盾、纠纷的能力,依法维护办学秩序,确保校园安全与稳定。

二、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办学活力

7.全面推进综合改革。根据《山东财经大学关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职责分工,围绕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梳理改革层次,区分轻重缓急,加强分类指导,形成上下协同、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有效机制;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密切跟踪改革进程,坚持统筹协调与专项实施相结合,强化督查督办,建立改革推进情况月度报告制度,抓好改革任务落实。本年度改革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资产运营和后勤服务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学报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

8.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全面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大学章程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山东财经大学章程》落实机制;明确学校四个学术组织职能,完善学术组织功能,提升学术治理水平;明确学校理事会管理主体和工作机构,完善理事会章程落实机制;完善党政管理部门设置,明晰机构职能,厘清职责边界;探索建立交叉事务协商调处机制,提高决策执行力。

9.深入推进学院改革。稳步推进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切实提高二级学院管理水平、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推进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改革试点学院先行先试,扩大其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权,积极发挥试点学院对综合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在做好学院第一次任期届满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院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制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10.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做好首次岗位聘用届满考核工作;实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构建适合各类教师的职业发展机制;对引进的国内著名高校或海归博士(讲师岗位)人员实行预聘制度;实行管理岗位人员职员制改革;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探索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不断完善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

三、突出学科特点和优势,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

11.集全校之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大力推进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探索建立人才团队、科研项目、基地平台、成果转化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创造条件,加大工商管理学科培育力度,争取尽快进入“省一流”立项建设学科;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才及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适应学科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对学术的干预;适度增加立项建设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优先支持立项建设学科增设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扩大立项建设学科在人才引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权。

12.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在建设一流学科基础上,论证支撑学科、基础学科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以绩效为杠杆,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动态调整学校强化建设高峰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和培育学科;争取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争取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13.以评促建,做好学科评估工作。高度重视,调配资源,按照教育部2016年学位点专项评估工作要求,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指导方针和《山东财经大学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做好三个博士一级学科专项评估准备工作和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发挥学科建设龙头示范作用,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四、注重引培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4.构建新型“大人才观”。构建引进与培养并重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在全校形成创新光荣、知识可贵、人才无价的舆论导向;全面落实人才“三支队伍”分类管理体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分类别、分层次管理办法,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增强服务意识,从生活、办公条件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15.持续超常规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调整人才引进方向,重点引进海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方面符合我校学科建设需要的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坚持柔性汇聚、引人与引智相结合,创造“以才引才”和“大师加团队式引才”等方式延揽高层次人才的新格局;建立灵活、高效的师资补充机制,招聘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和高级专家;实行高层次人才评估论证制度,把好人才的政治关、学术关、师德师风关;进一步做好省部级人才项目和学校各项人才支持计划遴选和服务工作。

16.构建人才后备力量成长体系。着眼现有师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支持教师到海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修访学,探索师资“团队式”研修新模式;启动45岁以下教师“博士化”工程;实施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计划;建立新入职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岗前培训、讲课验收、跟踪听课的授课许可制度。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明确系(教研室)教研活动基本要求,激发教师教学活力;建立课堂教学分析会制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加强研究生导师能力建设,强化和完善导师责任制。

17.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师德考核办法,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明确教授、副教授等各类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健全教学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健全科研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制定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8.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人才的德育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推进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精神、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有效落实,培育优良教风学风。

19. 改进和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专业+”“平台+”“就业+”的“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专业建设,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制定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部分本科招生专业进行评估;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适应学分制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环节,建立第一、第二课堂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一体化育人模式;全面实施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制度;重点开展校级“通识示范课”和“专业示范课”建设;推进网络课程、“慕课”、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研究性课程建设试点;完善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20.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进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善研究生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进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度,探索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增强课程的系统规划、整合和衔接,严格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强化前沿性和针对性;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施“课程体系及案例库建设”项目;实施博士生培养卓越工程,启动博士生学术活动支持计划;制定研究生境外研修、访学管理办法;做好MBA高质量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21.完善创新创业就业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构建个性化修读方案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加强协同创业培训平台和以大学生创业园为主的创业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研判就业形势和趋势,建立健全就业供需预测预警机制,构建立体化就业市场。

六、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

22.强化学术科研服务大局意识。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制定研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现有研究机构整合与转型升级,构建一批真正有特色、有优势、有咨政能力的研究机构;制定《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意见》,打造财经特色高端智库;创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实施学术期刊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 ,建立全新的管理及运行模式,促进两个学术期刊“错位发展”,争取尽快实现入选CSSCI来源期刊的目标;打通科研与教学、社会服务的关系,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和社会服务,发挥科研育人和服务功能。

23.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策划、组织和申报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实现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突破;加大科研成果培育与集成力度,力争在国家级奖励、省部级或行业奖励上有新突破;完善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在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强化对项目的中期检查制度和结项评估;举办第九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

七、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

24.不断扩大国外、境外交流合作。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合作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举办“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承办2017年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大会;加强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为师生出国(境)研修、学习争取更多机会;鼓励申报国家和省外专局资助项目,加大涉台研究项目申办力度;发挥二级学院国际化办学主动性,举办海外访学项目双选会;扎实拓展和落实“院际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和“课程国际化项目”;探索国际认证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完善留学生招生和管理体制,扩大留学生规模。

25.完善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机制,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合作办学,深化产教融合;重点推进已签合作协议的推进与落实,鼓励、扶持有基础、前景的合作项目,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项目。

26.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自考助学等办学规模;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办学行为,加强对学院继续教育办学的管理和引导;依托省部共建体制,做好财经干部培训工作;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拓展办学渠道,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确保继续教育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八、稳步推进主校区建设,优化校区功能定位

27.推进主校区建设。根据济南市章丘区规划格局变化趋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主校区规划布局;保证圣井校区教学楼、学生宿舍、师生活动中心、食堂等工程按期开工建设,确保2018年竣工使用;做好圣井校区图书馆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积极协调和推进主校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条件;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校友作用,通过实施“捐赠树木,感恩母校”活动,推进校园绿化升级改造,不断优化主校区办学环境。

28.优化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按照有利于学分制实施、有利于资源集约使用、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有利于文化传承的原则,统筹谋划明水、圣井、燕山、舜耕、莱芜校区功能定位,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明确莱芜校区办学思路、办学架构、办学目标,不断完善莱芜校区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与莱芜市政府沟通协调机制。

29.做好独立学院工作。按照上级整改要求和校区功能调整需要,做好燕山学院办学体制调整工作,创办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发展新路径;加强与东方学院合作办学方的沟通协调,推进合作办学新协议的实施,推动燕山学院、东方学院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九、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30.全面实施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资产管理改革方案,全面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运营机制改革,提升学校资产的有效使用率和效益最大化;索制定符合山东省“科教融合”模式的资源募集方案;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动态管理。

31.落实精细化管理。广开筹资渠道,大力发挥校友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增强成本控制和节约意识,做好节流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健全内控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制定实施后勤服务改革方案,推进后勤服务改革,提升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图书馆智能化改造与特色馆藏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数据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做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办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监控、舆情监控和校园网信息发布制度。


公文编号:党发〔2017〕1号


版权所有 © 山东财经大学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