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学校概况 
 章程与规章制度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及收费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风建设 
 学位与学科 
 对外合作与交流 
 重点领域 
 其他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教育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1-12-30      浏览:

学校美育教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道德、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美育工作,推进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美铸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思路

以建设校园文明、打造校园文化为切入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环境美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重点,以自我教育为途径”的基本思路,以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实施学科美育特色课程,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及艺术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凝练学校美育特色,打造学校美育品牌。

三、组织管理

依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更高站位出发,学校对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美育工作在学校美育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学校教务处、艺术学院、团委、学生处、各学院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晰的美育工作管理体系。加强总体谋划,做好美育改革的政策、经费和条件保障。

学校组建成立美育中心。选配高素质优秀教师担任专职美育教学工作,配备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协调与管理。美育中心负责贯彻实施学校美育规划,统筹推进公共美育课教学、课外美育活动竞赛指导、美育科学研究等,构建普及艺术教育、完善课程教学、丰富校园文化、指导艺术实践“四位一体”的美育体系。

四、深化美育教学改革

(一)完善课程体系

目标整合,凸显艺术学科价值与特点,明确美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注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多维育人目标的整合,与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有效对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美育课程开课率。落实美育2学分要求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进一步完善美育课程体系,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建设艺术鉴赏、艺术理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实践等课程群。在已开设的36门人文艺术课程基础上,增设“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艺术品拍卖”等课程,引进北京大学的“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赏析”“艺术与审美”、清华大学“外国建筑赏析”、北京大学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参与的“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推动学科融合

加强全学科教师的审美素质培养,把审美素养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鼓励各学院开设跨学科美育课程,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三)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美育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情怀、审美情致、艺术情节。优化引进国内外课程资源,探索建设融媒体美育公开课,开发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遴选精品课程,着力培育建设一批一流美育课程。教材贯通,加强美育教材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加强美育教科研工作,营造浓厚的美育科研氛围,不断提升美育效果。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积极构建数字化美育生态资源和空间。加强美育MOOC课程与教学建设,持续建设高质量的美育在线课程。加大美育课程教学与信息网络平台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包括线上MOOC+线下审美知识系统、线上翻转课堂+线下艺术实践与体验互动、线上二维码+线下多元物化形态、线上云平台和大数据+线下美育综合效果测评等;在审美观点和延伸视野下带动多学科跨界联网、艺术美学的跨界联网、思维方式的迁移联网、线上线下教师学生的联网,打造一个互联互通的美育生态共同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体验、欣赏和实践有机结合,与现代化教育手段全面融合,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载体积极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

(五)健全教学评价

健全美育教学的全方位评价,建立和完善激励性的美育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分析课程目标的恰当、课程内容的适切、实施过程的有效、课程评价的多元,对美育课程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监控课程的实施过程并及时反馈教学成效,对美育特色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估美育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情况,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评价,充分发挥好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

(六)加强资源内外统筹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美育实施体系。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堂主阵地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协同,拓展教学空间,挖掘内外资源,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有效合作和协同美育模式。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丰厚资源,创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美育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学校美育与区域人文的有效链接。

五、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美育教师补充力度,逐步建设一支以艺术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美育需要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美育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艺术教育研修班、省内外各类培训、对内对外学习交流等。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面提升美育教师培养质量。

六、完善美育考核评价机制

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开展质量预警,健全评价体系。将美育政策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等纳入督导评估。不断完善美育教师职业考核及评价体系,将美育教师承担的艺术实践、课外艺术活动和艺术社团辅导、参赛、参展等第二课堂和走教任务计入教学工作量,纳入学校教学业绩考核体系,在教学科研工作评定、职务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与分配等方面,同等对待。

七、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融入美育各环节,发挥文化育人的精神供给作用。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启迪心智、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实施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鼓励各学院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载体,深入挖掘中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齐鲁红色文化传承的美育育人新模式。

八、创建美育特色品牌

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育人宗旨、发挥美育功能,坚持面向人人,加强校园美育文化品牌建设。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美育功能,创新美育载体,丰富美育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美育文化。在“一校多品”“一院一品”基础上,统筹美育特色项目布局,打造一批有影响、可持续的校园美育品牌项目。充实大学生素质拓展美育内容,形成包括艺术展演与竞赛、社团文化建设、社会服务相融相协的育人环境和艺术实践体系。坚持广泛性、多样性、主体性、实践性的特点,创新美育“第二课堂”,积极探索开展各类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艺术活动新形式。

九、改善美育办学条件

(一)加大美育经费投入

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美育经费投入。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美育工作,改善美育活动设施和教学环境。

(二)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

统筹整合场馆资源。按照需求配建美育场地设施,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配齐配好满足美育课程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设备、器材、音像资料等。学校美术馆、图书馆、艺术陈列室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开放,实现共享。鼓励各学院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山东财经大学                                 

2021年12月28日                                

公文编号:政教〔2021〕26号

版权所有 © 山东财经大学 网站管理